美國華人學生拍短片《大廚》 奪學生奧斯卡
中新網10月17日電 據美國《世界日報》報道,美國電影學院(AFI)制片人專業學生鄧怡嫻,與另一位編劇Vanessa一起編寫的《大廚》,日前榮獲了2019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,也是奧斯卡獎主辦單位頒發的學生奧斯卡獎(Student Academy Awards)當中的最佳國內學校劇情片獎(Narrative,Domestic Film Schools)。這是一部以一家中國餐館為故事背景,引發對未來人工智能人文道德思考的短片。
鄧怡嫻提及,2018年春季,當時她與Vanessa正為了撰寫劇本而頭疼不已。這時她打氣說,“你想想,如果有一天這個片子得了學生奧斯卡,該有多爽?!睕]想到這樣一句玩笑話,竟然成了真。兩人一起編寫的《大廚》榮獲了最佳國內學校劇情片獎。
《大廚》是一部由華人學生主創,大部分為亞裔演員的短片,得獎實屬不易。不過身為這部短片的編劇和制作人的鄧怡嫻說,最令她驕傲的不是獲獎,而是作為一個華人編劇,將中國的故事講給別人聽。
近年人工智能的出現和發展,正在或將對社會分工造成巨大影響,不少人擔憂自己的工作會不會將被取代?!洞髲N》的故事就是發生在不遠的未來,所有機械勞動已經被機器人所取代,洛杉磯中餐廳的大廚蒲老頭,必須教會新來的機器人做中國菜。然而機器人卻學不會中國菜自由揮灑的精神。同時,各地抗議人工智能的活動愈演愈烈。
這部短片的創意來自鄧怡嫻,她介紹說,故事的靈感來自姥爺的紅燒雞。有次她的母親告訴她,即使姥爺手把手教母親做這道菜,但就是做不出那種味道。鄧怡嫻因此想到,如果未來由冷冰冰的機器接手人類的菜品制作,是否能夠做出那種味道呢?
在美國拍攝片子有繁多的規章制度,也是《大廚》劇組資金支出的一部分;電影最后一個主人公在隧道的一個鏡頭就花了1萬多美金。源根說,該鏡頭場景需要封路,警察保證安全,還要醫護人員在場,這都是不得不遵守的規則。
鄧怡嫻說,片子制作過程曾遇到各種困難,說實話,在拍攝過程中,劇組人員也沒有100%信心可以完成片子,好在大家堅持下來了。她說,“如果下定決心講好故事,就去做,不管碰到什么困難。自己的聲音被聽到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?!?/p>
鄧怡嫻北京大學英語文學專業畢業生,因為喜歡“講故事”,她于2016年進入美國電影學院攻讀制片人碩士學位。(王若然)